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噶千法教-開示文章、法教報導:法教報導:8月26日敏林金薩灌頂-噶千仁波切開示
8月26日敏林金薩灌頂-噶千仁波切開示

首先感謝諸位來到這邊,我們為了讓眾生獲得幸福快樂,這樣的共同目的而來聚會,令人感到非常歡喜,並且感到有種愜意,所以首先祝賀各位吉祥如意!

 

◆ 灌頂的兩層涵意:去除與傾注

 

怙主吉天頌恭曾說,是否進入密咒的標準取決於,能不能領受內心相續成熟的灌頂。當然「灌頂」的意思,做為一個沒有非常多學問的人,我沒辦法像其他人一樣廣泛的詮釋,這裡不過是就我所知跟大家簡單說一下的話,在梵語中,灌頂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去除」,一個是「傾注」。我們要曉得的是所謂灌頂是為了讓我們獲得自主自在的意思,獲得能夠掌握快樂跟快樂之因,也就是擺脫輪迴與我執,擁有這樣的自主權,所以,灌頂主要涵意仍是自主權跟自在。這樣的自主權跟自在仍是我們所需要的。因此在密宗中,特別講究所謂的灌頂,因為它牽涉到自主跟自在。

 

剛剛提到梵語當中,灌頂的意思有去除跟傾注,這兩者聽起來跟自主自在是相矛盾的。實際上,只是在文字運用上聽起來好像有所區隔,真正想起來,它們並無不同的。怎樣理解梵語的意思跟自主自在有什麼關聯呢?我們要從佛世尊的經典中說起。佛陀曾講到:眾生共通的基礎就是佛的本性。祂說:「眾生本為佛,然為客塵遮。」佛陀已經親口說過了,對於眾生本來的基礎是佛性這一點,是沒有任何需要懷疑之處,我們可以加以肯定;但祂又說了「然為客塵遮」,暫時的客塵染污障蔽了眾生的佛性,這種染污會讓我們暫時見不到佛性,特別是造就輪迴的因,就是執著自我以及與自我相對的他者,如此自他對立二元對立的情況造就輪迴境,這就是我們要「去除」的。

 

那麼我們所要注入、證悟的是什麼呢?我們要證悟、注入的是利他的菩提心與慈愛的功德(即「傾注」),這樣子利他的功德就是我們內心自在的標誌,具足如此內心自在者稱為「菩提薩埵」,也就是「心的勇士」。

 

◆ 菩提、覺醒的心:消融我執,通達佛自性

 

「菩提」有兩層涵意,一是「淨化」,淨化我們的我執;一是「熟稔」,就是我們的利他菩提心的能力、程度已經達到標準。所以,具足這樣利他菩提心,真正有慈悲心者,我們稱這樣的心為菩提的心,覺醒的心。

 

具足如此心的眾生,心的本來基礎就是佛的本性,當我們能消融我執這一層為藩籬時,就能夠通達本來的佛自性,就就好像已經凝固的冰塊又再化為水一樣,如此一來,暫時的客塵染污就不會再障避我們。這些道理就是我們再再領受灌頂,落實灌頂的真實意義所在。接受灌頂的目的就在這裡。

 

◆ 灌頂的功德:將心敞開,令內心相續得以成熟

 

我們在很多上師、善知識那邊得到的訊息都是要接受灌頂,不論聽聞教法、接受教法或禪修時都要領受灌頂、接受口傳,有很多爭辯在於,沒得到灌頂、口傳前是否能修持法門?有各家不同說法。但我們應該要曉得的是,密法中提到能令內心相續成熟的是灌頂,令內心得以解脫的是直指的引導。能令內心相續成熟──灌頂所扮演的角色是讓心打開,之所以需要領受灌頂的用意也是因為我們的心是不打開的;當我們的心不打開時,對事物會懷有顛倒邪謬的見解,會有種種懷疑心、偏誤的狹隘的心胸。

 

我們看到很多宗教現象,對宗教信仰的偏執或衝突的狀態,在於他們的心並未敞開,沒辦法真正擁抱宗教的價值、真正信受因果,就好像是一個種子,本來是有潛力開出花朵的,但是沒有外緣跟水、日光的滋養,就沒有辦法開花;我們知道種子跟花朵需要有外緣的促進,同樣道理,我們的內心的本性需要得以綻放,要藉由信受業力因果等教法的薰修,才能使心的功德打開。比如我們看花跟種子之間的關係,加以分析的話,會曉得原來花是由種子來的,種子具有成熟為花的潛力,但是成熟與否是要觀待外緣的。

 

◆ 通達自心本性具有佛功德時,才有真正信受業力因果可言

 

以同樣的理路分析心,心是本來成佛的,我們曉得這一點,進一步虛構出了「自我」,然後執著於六塵對境,感受種種痛苦,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獲得成熟得以解脫,「解脫」變成為首要課題。我們需要解脫,下至一隻小蟲,上自天人眾生都是需要解脫的,可是我們所要解脫的不是我們有形的內身,這個肉身的禁錮是無法用刻意的方式得以解脫的,我們所要解脫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讓心相關束縛的習氣得以解脫。就像密勒日巴尊者曾說:「我執」是真正束縛的力量,身軀是無法解脫的,但是我們能夠從我執當中解脫出來。同樣地,我們曉得自己的真正本性並非「有我」,了解這一點以後就會曉得我的本性實際上是佛自性,是具有佛的功德的,當你真正確信自己內心真正本性是具有佛功德的時候,對於業力因果才會有真正信受可言。

 

我們現在都說從理智上了解業力因果,我們知道真的有業力因果這回事,但我們並不真正相信,是因為缺乏對它真正的信解,因為缺乏對自心本性為佛功德的緣

 

故。當你不曉得萬法無自性的時候,不曉得自心成佛的自性時,你就不能夠真正通達因果的。所以,我們要從痛苦當中解脫,要能夠從三寶得到救怙,要免於這些苦,就要了解諸法的真正本性,如此一來,我們的心才能夠真正打開。當你的心真正打開的時候,才會展開對眾生無有窮盡的慈心,無有窮盡的利他心,想方設法地去愛眾生,去幫助、饒益所有眾生。這時候,當你在面對協助的對境的時候,你不會認為是在給予恩惠。

 

有時候,我們幫助別人、布施的時候,會認為「我」對他是如何如何……地好,是我施加恩惠予他,事實上想想並非如此的,而是因為有一個慈悲的對境,所以你可以對它修慈心、悲心,以及修安忍,它提供你修行的機會,因此事實上,是它有恩於我們的。了解這一點之後,我們的心是真正打開了,當我們的心打開時,我們稱為「心得以成熟」。為了能夠讓心成熟,所以我們領受灌頂,灌頂的最終根源與涵意在此。

 

◆ 究竟上來說「自他無別」:自他的真正本性都是佛自性

 

內道佛教三乘指的是別解脫乘、菩薩乘以及金剛乘,作為一位修行者,首先從別解脫乘,從皈依開始,能夠依止三根本做實修,最終成就佛的法報化三身,亦將會是行者了悟到原來輪迴跟涅槃無別於佛陀的法報化三身。所謂成熟與不成熟的差別僅僅在於法身跟報身的層次,是唯一清淨境界,也是唯一內心圓滿清淨者能夠通達的境界;而化身佛則是清淨跟不清淨的有情眾生都能夠有緣得見的佛的面貌。所以,清淨與不清淨說明了自心的成熟與否,差別僅僅在此。

 

當我們講到成熟與否時,為何是我在這邊給諸位灌頂,而諸位在另一邊作為請法者呢?其實差別僅僅在於我自己信受業力果,我非常的相信慈心、悲心跟菩提心的價值,那麼我在這邊為你們引介這樣子真實的意義,假使你之前對於慈悲心跟因果的道理並不是那麼樣的通達的話,希望能夠透過灌頂,讓這樣子的引介讓你能夠更加的通達。如此一來,本來具足化身身分的諸位,現在雖然因為暫時的我執而受到種種痛苦、束縛,就像凝固的冰塊一樣,但逐漸地對因果有更深一層的理解,那麼你的心就像是逐漸在融化當中的冰塊一樣,它會慢慢地融化成水,就好像你不斷的展開無量的慈心與悲心的功德一樣。

 

如果你能夠了解,原來眾生跟佛的差別僅僅只是這樣──能否使心成熟,如此的差異而已的話,那你就真正通達密咒、金剛乘所要說的見地的意思了。因為你就會曉得,原來自己跟他人的真正本性都是佛自性,我們現在只是因為暫時執著自我的緣故,特別受到束縛而感到種種痛苦,但畢竟這只是暫時性的,從究竟上來說,自他並沒有真正分別的,當你有真正自他無別的了悟時,你就可以說真正了解密宗真正的意涵了。

願利一切有情

 

噶千佛學會www.garchen.tw

主辦單位: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五峰山南方寶生佛剎、台灣噶千佛學會

活動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60459390910315.1073741855.1476492509307008&type=1&l=ad035570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