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噶千法教-開示文章、法教報導:法教報導:8/21 普巴金剛念修大法會- 第三天上午 ★ 噶千仁波切開示忿怒尊修持精要
8/21 普巴金剛念修大法會- 第三天上午 ★ 噶千仁波切開示忿怒尊修持精要

★ ★8/21 普巴金剛念修大法會- 第三天上午

★ 噶千仁波切開示忿怒尊修持精要

◆ 不論苦或樂,都要懂得要從「因」下手,對業力因果都有所認識

當然在坐有許多是多年老參,特別台灣是福德勝地,許多上師、善知識來此,有很多機會會與正法結上緣份,學習法教內容,如法實踐。而今天我們共修的普巴金剛法門,是新舊譯派都會修持的法門。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有世俗道德跟靈性宗教二種傳統,而在眾多宗教之中,我們佛教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說的法,主要關懷的都是眾生的心。因為,我們所要面對的是苦樂的問題,要獲得快樂就要懂得何為造就快樂之因;就像祈願文所說:「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願一切眾生遠離苦及苦因。」面對苦樂,要懂得要從「因」下手,對業力因果都有所認識。

講到內心時,其他宗教見地在建立「自我實在」的基礎上,接受業力因果的概念,由善因得樂果,苦因得苦果。而佛教更進一步看到「無我」的本性,成就善因,還有佛陀所說八萬四千法門的功德,都是要藉由慈心、悲心對治我執心。佛教的目的與規律都是如此的。

即便再小的蟲等一切眾生都有一定悲心與慈愛心,我們要讓它獲得廣增,方法就是因信受因果,讓沒有生起菩提心的生起,已生起者不退失,不斷輾轉增上。究竟而言,從根本加以認識,所有眾生皆有佛自性,如此佛自性不會被消亡、無法被摧毀,它只是受到暫時客塵(煩惱)染污,變得堅硬了;它本來是水,但我們讓它變成像是冰塊;我們不懂自心本來是佛,無法讓它現前如汪洋大海般的智慧,我們的心於是僵化如同海冰一般。

◆ 佛陀最核心的教法:眾生內心自性本為佛

竹旺仁波切不管到哪裡都會反覆這兩句話:「眾生本為佛,然為客塵遮。」大多數開示都環繞這主題,將教法歸納於「慈悲」中,而以六度波羅蜜多加以聚焦。金剛乘的特色就是方便、多門,而不待苦行,一講到密咒,有新譯派、舊譯派等不同派別,有人主張「我是舊譯派⋯⋯」,有些人說「我是新譯派……」如何如何。我們當認識宗教區別如何而來:舊譯派,是指蓮花生大士最初將教法帶入藏地所留下的教法,包括蓮師以伏藏形式為後代留下的教法,這都屬於前譯舊派;後譯派(即新譯派),則是瑪爾巴大譯師等噶舉、薩迦、格魯等等許多譯師陸續翻譯出來的。

不管哪個派別都深信「眾生的心本來就是佛心」,這是不能抹滅的事實。要使心的本性得以成熟,必須要讓種子成熟發芽開花,否則就會空耗種子本來的潛力;同理,不懂心的本性,會糟蹋今生與來世。

◆ 普巴金剛的四種面相

而現在修持的普巴金剛屬於密宗續部法門當中的金剛童子,只要修忿怒尊都會談到三個要點:見地的堡壘、禪修的關隘與行持的命根。而我們認識普巴金剛要從四個角度來談:

◆ 第一種,覺性本來智慧普巴

第一個是「覺性本來智慧的普巴」,指的是見地,「見地的堡壘」或「覺性的堡壘」就是智慧的普巴,也就是所抉擇的究竟見。大手印的見,或大圓滿說的抉擇本覺,或是按照教證跟理證所抉擇的大中觀見解,稱為覺性本來智慧的普巴。「覺性」到底是什麼呢?覺性就是能夠朗朗了知者,例如能夠朗朗明知「苦因為煩惱、樂因為善根」的那個覺知的本體,我們稱為「覺」。它明朗知道「痛苦源於煩惱,煩惱才是真正的仇敵」。這樣的「了知者」,稱為「覺」,就是周遍一切佛種性的如來藏。

就像尊者密勒日巴所說的,應該要區別心識與本來智慧的差別。本來智慧指的是不落四邊,不落極端,是超越的狀態。也就是說:它不是虛無的,因為具有明朗性;它也不是實存的,因為本質空,所以它既非虛無,也不是自性存在,它超越了對立性,了解這一點就不會陷入凡庸的心識當中。若具有如此的見,煩惱就好似薪柴,能夠燃燒出智慧的火焰。我們稱之為見地的堡壘,就是掌握自己的覺性,也就是第一個:覺性智慧的普巴。

◆ 第二種,無量悲心普巴

第二個是,「無量心大悲普巴」。一旦了悟內心實相法性,這是非常幸福的境界,因為你會知道生命中不論如何的快樂痛苦,都如夢幻般,沒有任何值得眷戀的,心是極其愉悅的,不能了解心的實相法性的話,可能會因為貪欲迷戀而產生耽著,比方說對今生有某種戀棧,就帶來了廣大痛苦,一旦不能承擔時就產生自我了結一途。若了悟自心實相,就會對眾生懷有悲心,想方設法為眾生謀利,你的悲心越加強烈,饒益眾生的力量也越加強大。

我們了解眾生的心會變成冰塊,皆由於我執煩惱,但我執煩惱皆是暫時性的,並非心的真實本性。眾生的心的根源就是佛陀,要直接看眾生的成因是什麼、本性為何?不要管他是否有煩惱與耽著,而是直視「眾生的本來基礎都是佛」這一點,如此一來,就真的能對眾生生起慈心悲心,不管他是有執或無我執的境界。經典所說,一個真正解悟空性之人,自會油然地產生利益眾生的態度跟想法。

有些人認為,我們的發願眾生具樂及樂因、離苦及苦因都是口頭禪式的唸誦而已,其實不是如此,你真正了解「眾生基礎都是佛的自性」,如此安立在眾生心的實相之上,自然會產生慈心悲心,甚至擴大,一直到產生無量的慈心悲心時,就會產生無我證悟,超越我執,最後曉得何謂無二性。能對眾生發心與生起慈心悲心,就是第二種普巴,無量心悲心之普巴。

◆ 第三種,菩提心普巴

第三個普巴是,「菩提心普巴」,指的是佛父佛母的修持,無上密所有法門會看到所有佛父佛母的形相,譬如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的形相,但有些人看待這些當成一般世俗的男女男女情愛,產生不解、偏見與誤解。它有兩個層次:第一是密宗的任何法相都有三種意義,分別是標誌、象徵與內涵。第二個層次,就是以普巴金剛實修,將不清淨的脈、風、明點轉化成清淨相佛陀法身、報身與法身三身。

經由瑜伽法而了悟自力法身,就是掌握究竟國政與究竟的法身法界境界,就是達到超越一與多,達到法身境界。所謂一跟多,一味跟多是無別差別的。「一味」就是諸佛在智慧界上都是一體,無有差別的。一味當中能現出廣大報身與化身就是「多」,而多(化身、報身)又不離一味(法身,即佛自性),是以超越一跟多。

有些人認為證得佛果的境界好像虛空般捉摸不定,一無所有,其實不是如此,要曉得法身、報身也是雙運的:「法身」就是諸法體性空的層面,其自性是明性,具有明分,因此不是空空無也的「空」,而其明分就是「報身」,報身有所謂的無量無盡的報身剎土,是法身妙力的展現。

而無量無盡的報身剎土具有五種決定性,「處所決定」,安住報身剎土,就是密嚴奧明剎土。「時間決定」,是指恆時轉動妙法輪的時間。「教法決定」,指的是在報身剎土中唯一所說的教法都是大乘法。「修法本師決定」,指的是說法本師為佛陀大金剛持,也就是報身本師金剛持。「聞法眷屬」,指的是在報身剎土中的聞法大眾都是登地以上的菩薩。

這些確確實實都是有的,比如有些人懷疑,極樂世界到底存不存在呢?這種疑慮大可不必,因為,菩提心自性展現即清淨剎土。如何成論此點呢?比如以輪迴的角度來說,煩惱自相就是痛苦面貌,菩提心則展現無窮盡的清淨剎土。

再來是化身,佛陀化身是由六道現起的,以不同形相饒益眾生,眾生有清淨有情、亦有不清淨有情,他們都能夠看到佛陀的化身。比方說,尊者達賴喇嘛,在他度化的眾生中,有的是清淨的眾生,有的是不清淨的眾生,都能夠看得到他,這是世俗相對的角度而言。究竟勝義締而言,「實無眾生可得」。總之,應當曉得法身跟報身是雙運的,由法身現起明分妙力的報身,而由報身現起化身,三身關連即是如此。

◆ 第四種,有相物質普巴

壇城中的普巴杵,代表有相物質化身的普巴,它展現四種密宗事業,即無量的慈悲喜捨,展現為息增懷誅四種事業。有相普巴的功德之一就是,不管放在哪裡,不管大小,只要置於壇城,終究代表廣大壇城,透過普巴杵就代表這個四種廣大事業,而它主要的是行持忿怒事業,就是轉化我們貪瞋癡的事業。

不管如何,我們都有一個身體,有清淨或不清淨,身體由我們的肉血骨頭組成,相應於貪瞋癡三毒,故有愚癡展現為肉、貪欲展現為血、瞋恨展現為骨。我們投生時就是由父精母血加上自身無明心,入胎成為胚胎。我們身體就是瞋心、貪欲與愚癡三毒和合的展現,但是,三毒的清淨面目就是佛三身,轉化我執心為利他心,最終成辦佛陀法報化三身自性。

以息增懷誅四種事業利益有情眾生,在利益方面會有上中下三種不同根器的差別,但用意是一樣的,比如在過去世,可能發了錯誤的願,傷害眾生的行為,而造下種種惡業,因此今生有三毒自性的身體。我們在行持密宗事業時,就修法淨化儀軌,觀想三毒肉血骨,加以焚燒淨化為佛三身的善妙方便。在修持法門時,以有相的普巴金剛杵作為輔助,實際上它的真正意涵就是轉我執為利他,轉三毒為三身,這樣的事業稱為忿怒事業,普巴金剛還有其他事業,但以忿怒事業為主要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