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噶千法教 / 佛子行三十七頌 / 噶千仁波切釋意 / 第九偈
 噶千仁波切釋意

◆ 回到佛子行三十七頌首頁

第九偈

三界快樂猶如草頭露,
彼是剎那壞滅之有法;
永恆不變殊勝解脫果,
努力追求乃是佛子行。

  惡業從何而來呢?一個人為什麼會生氣呢?這就是第九個頌文所說,是因為貪戀三界的快樂。三界的快樂是暫時的,就好像早晨的露水一樣小,但是它的後面存在有很多痛苦,它的苦就是壞苦,現在雖然存在,但是很快就消失,這就是三界快樂的本質。許多人認為自己現在身體非常好,也很年輕,同時學問也很不錯,所以就產生一種傲慢之心,這傲慢心其實是貪戀之心。如果有這種心理,應當要想一想,這些條件是不是恆常存在呢?譬如說自己現在很年輕,那麼以後會不會老呢?不妨去看一看那些老人家,就會發現自己也會有衰老的一天。如果現在不去想這個問題,那麼將來自己年老的時候,一定會非常痛苦。如果知道自己也會有衰老的一天,年老之時就不會那麼痛苦。


  財富的情況也是如此,當自己富可敵國之時,有沒有想過財富是不是會有失去的時候呢?若曾經想過,失去之時就不會那麼痛苦。其它的事情全部都是如此,因為這些安樂並不會恆常存在,所以它是不可以依賴的,由於它是不可依賴的,就不應該對它產生貪戀執著,如是當失去之時,也不會因此而產生痛苦 。

 

  我們生活的世界雖然很小,但是人的習慣卻很多樣。一個人拿到食物就會先去區分它好不好吃,拿到衣服就先區分它好不好看,自己內心喜歡的就認為這是好的,不喜歡的就認為它不好。於是,穿了中意的衣服就很快樂,若穿了不中意的衣服就不舒服,財富、受用、朋友、物品全部都是因分別而產生歡喜與不悅,所有功德、五妙欲的享樂全部都充滿了如此的分別心。實際上,衣服是提供我們遮身保暖的,而衣服的好壞是由於我們內心的分別所形成,當我們認為這個東西是好的,相反的就是不好;這個食物是好的,相反的情況就是不好,這些都是內心的分別所形成的。譬如不喜歡吃辣椒的人就認為它不好,抽煙喝酒對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好惡。因此大家要了解,這些生活用品可以用,足夠保暖就夠了,不要產生貪戀之心。如果能夠經常這樣想的人,可以減少很大的痛苦,能夠產生廣大的利益。

 

  如果要做進一步廣大的學習,那就應該要想一想:五妙欲的享樂是誰所需要的?五妙欲是指享樂,是指色聲香味觸,色是眼睛需要的、聲音是耳朵需要的、香氣是鼻子需要的,同樣的道理,味覺是舌頭需要的,而觸覺是身體所需要的。再進一步想一想,就如同身體穿了一件柔軟的衣服而產生快樂,眼耳鼻舌身需要色聲香味觸來產生快樂,但是真正的快樂是因為內心對於這五妙欲產生貪愛,所以當色聲香味觸出現悅意的條件時,內心的貪戀產生了快樂。但是內心的本質是什麼呢?心的本質就像虛空,實際上它什麼都不需要。當我們死亡之後身體不存在了,難道心還需要穿衣服嗎?當然不需要。因為心的本質就如同虛空,如果能夠經常觀察心的本質,如是的修習空性,對五妙欲的執著就會逐漸減少,就能夠追求不變之果位,也就是找到如同虛空般的心之本性。

下一偈:第10偈

◆ 回到佛子行三十七頌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