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字型調整:

★ ★「 禪修的美好時光 ─ 止觀一日禪」(8/6)下午 尊貴的 奇美多傑仁波切 輕鬆愉悅帶領大眾禪修!

2016-09-05

 

★ ★One-day Meditation Course afternoon - re-telling of teachnings by Tulku Chime Dorje Rinpoche

 

8/6早上 尊貴的 恩師 噶千仁波切開示美好的禪修初體驗之好後,下午仁波切的心子 奇美多傑仁波切複習早上噶千仁波切開示的重點,以輕鬆、簡單、愉悅的方式帶領大眾禪修。

----------------------------------------------------------------------------------

大家好!

仁波切說他今天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邊跟大眾一起,他感覺我們是有所相連的,事實上,我們今天之間的連結,這個連結的根本就在於佛法的連結。接下來我們有一個小時可以來練習禪修,仁波切認為大家無疑地已經對禪修有些知識有些瞭解了。

 

那麼首先最重要,仁波切想請各位能夠生起警覺心。在這邊仁波切不會說太多關於禪修的事情,因為我們有很多這方面的了解,而且大家應該有發現到可以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上發現禪修的方式,譬如說像在各個大宗教、健康照護系統、溝通諮商等等這些的領域裡面,大家都可以看到禪修的運用,這可以說是已經廣傳,而且是大眾普及的方式了。

 

當然,我不會以這個樣子來判斷哪一個方式禪修才是正確,或是哪一個方式不是正確的,從目前這個現象看到的是禪修是如此重要,因為它可以運用在所有的領域當中,而且讓所有領域參與的人都能獲得利益,不管是宗教、健康方面等等各種領域運用禪修,而且禪修這麼有效,這就是禪修珍貴之所在。

 

那麼既然禪修有這麼珍貴的重要性,它的功德這麼好,因此,一旦我們可以找到機會在一起共修禪修的話,那更要好好珍惜這個殊勝的方式。所以一開始,希望各位能夠生起歡喜心,對於禪修的這個修持方式,可以感到喜悅。

 

當然我還是要說一些關於禪修的事情,當我們在講meditation 是英文,在印度叫dhyaan,藏文叫做「鞏」(gom) ,「鞏」的意思就是串習,就是讓它成為一種習慣,那串習什麼內容並沒有特別去談到,但是在印度這個dhyana 的意思是專注、定。

 

那麼今天早上噶千仁波切給予我們禪修的指示,其中關鍵要點就是噶千仁波切為大眾摘述了禪修的重點所在,就是我們要串習什麼?串習我們的慈悲心,而串習慈悲心就是禪修精要所在。那麼當然在不同的傳承會有不同禪修的指示,那現在不同領域也有不同的禪修方式,但是我認為以佛法來說,禪修應該要和一切有情相連。

 

那麼我們當然談到一點點關於禪修的方式、描述等等,但是禪修的定義在何呢?它的目的為何呢?如果說有些人想要透過禪修獲得健康等等,他也許可以獲得這樣子的利益,有些人是希望透過禪修來獲得一點心的安穩、心的平靜,他當然可以透過禪修獲得他想要得到的所求的結果,無論是身的健康還是心的平靜。可是以佛法來說,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證悟,那麼在英文裡面成佛證悟enlightenment,我覺得有時候這個字的翻譯很難表達,因為在藏文裡面「桑傑」 (Sang gye)這兩個字是有甚深重大的意義,所以我們一般人有時候沒辦法接受它的內涵這麼的深奧,甚至我有時候聽到「 成佛」 這個字好沈重、好負擔的感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釋enlightenment 證悟成佛的話,那就比較會容易接受,也就是它的另外一個解釋就是「 解脫」 ,從什麼東西解脫出來呢?從我們生命的困境、從我們生命的挑戰,也就是我們生命中碰到了一些狀況,是我們想要獲得解脫,想要找到出路的,那以這個觀點來看就比較容易接受。

 

因為上述的理由,我希望以比較不是那麼嚴謹的方式來談禪修,因為各位不是出家人,我們現在也不是在洞穴裡面,我們要面對的是每天的生活,所以我很希望能夠針對我們在城市生活當中每天要碰到的日常當中的障礙、挑戰、困境等等,告訴我們如何用禪修來解脫,然後找得到出路。

 

其實所謂的挑戰就是只要我們張開眼睛看到很多人,那我們會看到很多挑戰,那只要我們打開耳朵聽到別人的言語,,高高低低的各種聲音,其實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那麼由於我們就是活在城市當中,我們無法選擇,一定要去看,一定要去聽,沒有辦法避免不看不聽,所以沒有辦法把自己躲在世界的角落裡,所以當我來談到這個慈悲的禪修,剛開始聽起來慈愛、慈悲這個禪修聽起來好像很直接,可是這還因人而異,而且它背後還有很重大的意義,就是我們可以仔細來分析,事實上慈悲禪修的意義,無論是我們來看它如何去連結以及它價值之所在,你就會發現我們不是談只有Love 愛慈這一件事情而已,它其實是一件非常具有邏輯的事,當我們去做時,他會讓我們產生覺得很有意義,想要去這麼做的想法。

 

如果我們想仔細來看愛的意義是什麼?到底愛能夠帶來什麼?事實上,愛不是平常我們所說你愛她,他愛我等等這樣子的愛,仔細探究這個愛代表它能夠帶來連結,而嗔恨就是斷了這個連結,也就是說當我們來說修慈愛的時候,事實上在修這個連結性,自己跟自已內在的連結,以及自己跟他人之間的連結,那當我們接受了自己,接受了他人,我們把自己的內在和自己與他人之間這個連結建立起來的時候,就等於我們修了個這個大愛。那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生起對他人的愛以及對接納自我的愛。

 

我們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有所謂愛的感覺、愛的連結,譬如說跟我們的親友、愛人等等,那這樣的感覺、這樣愛的連結,事實上其他眾生也是有的,但是到底在佛法裡面我們應該怎麼樣去修呢?怎麼樣把我們這個愛能夠延伸到每一個有情?當我們說這是我的親人,這是我的朋友,那這個我們對他們的愛其實是有限的,也就是我們這份愛是有限的,因為就只有針對這幾位親友,那我們說他是我親人,他是我的朋友,當我們在接受他們的時候,其實那等於我們忽略了無量的有情。那你也會發現如果你也只接受這些的話,會發現你跟其他有情眾生相處的時候,有時候會不知道怎樣去相連,不知道怎麼樣去面對。

 

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在跟親友家人之間這個愛的關係裡面,其實透過這樣子愛的體驗也可以從中生起智慧,怎麼說呢?我們看著自己的兄弟姊妹,然後再想想其他有情眾生,我們可以也把他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來愛,那同時之間就是把自己對於兄弟姊妹之間能夠尊重、能夠敬重的愛,然後把它放到我們對其他有情眾生的這個連結上的話,如果我們能夠不斷這樣去對待其他有情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對兄弟姊妹的愛放在他們身上,慢慢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整個心是平等的,等虛空有情眾生都是一樣同等的,那就很容易透過這個愛來生起智慧。透過對別人的愛、透過對虛空有情的愛來修習智慧。

 

以上就是簡單來說明一下關於禪修的定義以及究竟我們要運用哪一種禪修的方式,也就是我們剛剛談到精要的部分,但是究竟要怎麼做呢?其實這是因人而異的,而且是看實際狀況而為的,那在座的每一位都有不同的根器,那雖然該依力而為,依照自己內在的狀況如何來做進一步修持。

 

在座的大概都聽過非常多的開示、非常多的教言,大家都知道哪些東西是對自己好的、對別人好的,可是我們日常有活動在進行當中,所以常常我們都沒辦法覺察到,我們對自己所聽聞到的法教沒有仔細的去覺察,譬如說菩提心的教言、四無量的教言,非常多了,但為什麼還是對我們沒有起作用呢?這就是因為我們對它沒有覺察,沒有注意,沒有去在意它,到底這個法教的內涵隱含的要義是什麼?並沒有去注意。

 

當我們說實修、實修並不是透過了解來實修,而是你要能真正生起那個覺受、那個體驗,所以當我們現在已經有一點概念了,我們來做禪修的時候,如何把那些法教所提到的觀念能夠運用在自己身上,然後能夠生起對那個法教的體驗。

 

禪修是有它可能固定的步驟或者固定的方式等等,無論你用哪種方式都一定要去掌握到剛剛所提到禪修的功德、特質或者禪修的精要所在,也就是說不是只有你自己,你要將自己跟其他產生連結、要去分享,如果沒讓自己和虛空有情產生連結,這個精要放進來,你可能在禪修裡獲得某種的止、某種的定、某種的寂靜安樂等等,你就會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和其他人產生相連。甚至,當你在做禪修的時候,有喜悅的感受,可是當你離開了禪坐,出去外面還是碰到種種障礙等等。

 

所以當我們在修佛法、修大乘禪修的時後,要記住不是只有你自己,你關注的不是只有自己,而是要去跟一切虛空有情產生連結、產生共享。好的體驗當然是很好,就算有不好的體驗,你也可以從中去學習如何讓自己更具有慈悲。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做五分鐘短暫的禪修,當然我身心活動有各種干擾,對治的方法其中一種就是毘盧遮那七支坐法,七支坐法有很大的利益,對於我們的氣脈也非常好的,但如果能夠持守這個坐姿,可以達到比較勝觀的部分。當然如果你沒辦法坐,散盤也是可以的,但重點是背要打直。

 

那們在坐之前,首先先要讓自己清醒過來,然後能夠找到對於禪修的意樂、樂趣,對禪修要生起喜悅感。那當然你可以深呼吸,先入息再出息,那淨化你的內息,以這個坐姿當然各位的身體活動就已經停止了,當然以這個坐姿我還會有不同的感覺,譬如說像我們坐在這邊,心還到處亂跑、到處亂看,所以我會跟自己講說好,我現在像一尊佛像,然後甚至讓身體有點麻痺的感覺,然後那眼球也是不要動,就一直告訴自己說我是佛像,我不動自己,跟佛的雕像一樣如如不動的,這個感覺其實是很不同的。

 

那麼透過這個坐姿就是剛剛提到讓自己的身體有點麻痺,就像塑像、佛像一樣,你就會發現通常我們禪修的兩大挑戰,或者說生命當中兩大挑戰就是身跟心,如果你讓這個身體像塑像一般就是無感的時候,你就會完全專注到你的心,你就會發現我們人身的挑戰就在這一顆心。

 

如果我們不斷問說我們的心怎麼這麼不安定啊?其實一直在問這個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是我們的心一直往外跑,那我們為什麼會一直往外跑?重點是在於我們沒有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我也不認為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意義,也就是因為這樣子,所以共加行前面談到四轉念、四轉心,就是人身難得,尤其特別是人身難得,第一個四轉念人生如何難得可貴,那如果我們是人與人之間相比可能還沒有這種感覺,如果將我們的人身跟旁生道等等有情眾生做比較,你就會發現價值之所在,譬如說人類能力可以做好事的話,可以做到非常非常好,做到非常大,那同樣做壞事能力很大會破壞很多,也就說我們的能力很大、影響力很大,譬如說每個人都有手有腳,那你的手只是為你自己做事,那只利益到自己,可是如果你的手可以開始為別人做事,那當然就會讓更多人得到利益,所以因此講到手的價值之所在,那麼當然以上這只是談到人身難得的一小部分。那各位可以透過自己的體會去暸解到我們有多好的能力、多好的特質,因為能夠生起自己的看法,你自己的看法才是最珍貴的。我希望大家花一分鐘的時間來思量我們的人身究竟有多難得。

 

這是很短暫的體驗。那麼這是讓大家先有個概念,那之後各位可以在尋思倒底人身有多麽不同?有多大能力?藉此找到自己的價值之所在,當然四轉念第一念人身難得之後還有別的,也就是第二個生命無常,譬如當我們有一個很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卻不使用它,這個很珍貴、有價值的東西就浪費了,而時間不會等人的,所以我們要去思惟生命無常以及一切所有情器世界的無常,如果能夠這樣思維,就會自然從中找到它隱含的意義所在,透過思維無常,就可以發現其實我們對自己、對情器一切都不要貪執,貪執其實會讓我們自己和人生變得很侷限,譬如你很愛你的家就天天窩在家裡,那如果你不喜歡裡面就天天往外跑,如果你貪執就只會執著在那個東西上面,所以貪執反而帶來了侷限。

那麼透過無常我們就會發現時間有限,就很著急想趕快做點什麼事情,這時候反而要小心了,如果我們動機錯了或做錯了什麼事睛,那鑄成大錯造成社會、自己種種的困境,所以對因果律則我們也要來做思維,這是第三轉念。當我們對因果有所瞭解之後,我們就會開始想說,若我們做什麼好事善事,可以投生到善趣,可以投生到淨土等等。

 

那麼針對以上四個修持的總結,也就是說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見到生命的重要性,然後生起了強烈動機,因為認識了無常以至於不想浪費這可貴的人身,所以你想要為了利益他人而做,事實上為了利益他人,為了利益有情,做一切所為,這也是對因果律則最重要的瞭解,那你一切所行所為去思惟不只是為了我自己,無論我碰到什麼挑戰磨難,什麼樣好壞的體驗,其實不要只有限於自己,我都能夠承擔他人的苦,能夠去分享自己的樂,凡事都是為了利益他人而做,以上是四個思維的總結。

 

那剛才談到是禪修基礎,現在開始要做禪修。

 

那麼當然對很多人來說禪修是你的挑戰之一,因為每次坐到座墊上就想睡覺,然後發現自己跟它好像很遙遠,然後可能聽到外面有什麼聲音,就開始分心散亂,你很想得到那種寂靜的感覺,可是你的禪修反而成為你的最大挑戰!

透過不同的禪修技巧,有時候可以讓你立即生起所謂寧靜、寂靜感,但是卻不見得能讓你得到究竟的解脫,事實上我們想要的那一種沈靜、穩定的寧靜感,睡覺的時候會有,昏沈的時候也會有,所以重點在於如果不帶著慈悲心的那種禪修,就會像鬍子刮了它一樣會長,什麼意思呢?就是沒有帶著慈悲心來禪修,雖然有時候生起快樂感覺、喜悅感覺等等,可是當你離開禪坐之後,你就什麼都受不了,抱怨東抱怨西,然後那個雜亂的鬍子又長了出來,所以很重要在禪修時一定要對於慈悲心的精要以及剛剛所講的四轉心的基礎概念要瞭解,所以我希望能夠針對剛才四轉念、慈悲心精要做修持,尤其在禪修時不要把種種理念變成為你個人而做,你要把他分享出去,而獻給等虛空有情,平常時我們講迴向,但是這邊跟奉獻、共享有關係,奉獻、共享等虛空有情,這就是一個慈悲心的重要修持,那透過這個共享我們實際上是與等虛空有情建立連結,那因為與等虛空有情建立連結,所以在這邊就會生起無處不在感恩珍惜,然後透過這樣的體驗,自然而然你的心是寧靜的,甚至可以達到所謂寂止的定跟勝觀的覺。

 

那麼謝謝大家,時間有點超過了,仁波切會祈願在座每一個人都能夠身心康健,禪修不斷進展,以便可以利益一切有情!

噶千佛學會

www.garche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