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噶千法教-開示文章、法教報導:法教報導:《遙呼上師祈請文》上師瑜珈教授。日課三(上)
《遙呼上師祈請文》上師瑜珈教授。日課三(上)


2019噶千仁波切台灣弘法圓滿年:
《遙呼上師祈請文》上師瑜珈教授。日課三(上)
2019 HE.Garchen Rinpoche Taiwan :
Teaching: Calling the Guru from Afar .Day 1 Afternoon Teaching (3/8)

■時間:2019年9月28日下午
■地點:榮總介壽堂
■授課上師:噶千仁波切
■中文翻譯:張昆晟
■English Translator : Ina Bieler
法本翻譯:普舟法師

迥異於常聽聞的《遙呼上師祈請文》課程,會分享很多傳承上師或前世上師們的嘉言懿行或神通示現,藉此來強化弟子的信心,真心視眾生為如來種子、一律平等相待的噶千仁波切,在準時上座,教好教滿、彷彿耗盡全副心神的滿三小時授課過程中,沒有談論到任何一句,做為上師的仁波切他自己的,不論今生或前世的任何事蹟或功德,這樣的謙遜無我示範,更讓人起敬生信。

中午時分由索巴仁波切及巴桑仁波切兩位仁波切,當面一一為法友回答問題,仁波切於下午一點五十五分提早準時上座,開始上師相應法第二堂的教授。

誠心祈請上師珍寶尊
心意無分融合請加持

仁波切簡短向舞台世尊合掌頂禮後,開始今天「遙呼上師祈請文」的教授。

今天是教師節,內道佛教的主要導師是我等世尊,對佛教徒來說,最主要就是釋迦牟尼佛,當然各宗教各有導師、教主,凡是信仰宗教者都有尊奉的靈性導師,對於創教教主及往下傳承導師們,都應當憶念各自導師們的功德,這是宗教徒角度所應做的。

■上師是未成佛前,生生世世的引導者

應當瞭解「師長」的重要性,假使沒有師長,即使有珍貴人身寶,也會犯下許多錯誤,在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會不知所措,譬如利生處事、以致於營生養活方式,都可能有很多錯誤而導致許多痛苦。

在此世間很多處事準則、待人方法乃至於科學知識,都仰賴老師,這是從世間人常角度來說。

若從出世間、佛法角度,導師角色就更加深遠,做為我們尚未成佛前的生生世世引導者,應當瞭解老師的價值與憶念老師恩德,懂得憶念師恩,對自己是非常有幫助的,如同上午所說,如以一來,才能將上師功德融入到自己內心中、自己擁有有此功德。

■「我執」的過壞與缺點

我們請法友看到法本十二頁上方:現在來探討「我執」的過壞與缺點,

第一句:牢固我執厲鬼住於內

此處意思將「我執」譬喻為厲鬼,是最終帶來災禍的禍根所在,就在我們心中。所謂「真正禍害」是「自我中心」的觀念:我們一生都在保護、保全的,就是自我。

有些人態度比較強烈,一生汲汲營營都在守護自我,終其一生把自我保護得非常好,但在此同時,假使不能認識到其他有情的處境,只顧慮到自己、只以自己為中心的話,其實是一種缺乏智慧的表現。

若有智慧的人在看待人我關係、他看待人和自己相處模式時,會知道,若我為我個人利益而傷害其他眾生的話,則必然會受到其他眾生傷害,傷害行為會反彈。

而因為造負面的業而感受到不好果報,有智慧者會看到此點。從清淨正法角度會看到,如何懷著智慧,去處理他人與自己的關係。

就像是在此世界上,若希望國家安樂,就必須奠基於自己與他人有平等地位,從「為人民謀求幸福快樂」角度去發展,如此一來,大眾都可以享受安寧。

若經營國家時,都是政治盤算,不為人民考量,就會帶來災禍。因此要瞭解一切根源在於我執,瞭解「一切痛苦源於我執」,從此下手。

從宗教角度靈性而言,宗教之間的衝突糾紛多半也來自於自我中心,認為我的宗教重要,他人信仰不值得一提,這就應該透過研討交流,找出問題所在,如果看到別人有瑕疵、互相指出問題、緊抓問題不放,就會產生更多衝突。

宗教之間看到缺點就指責缺點,對方也反過來指責你缺點,麻煩就此衍生出來。其實不論人倫或靈性宗教法規,都是追求如何增進生命品質、宗教不外乎講究悲心與慈心,透過增上人們幸福,如此而已。

之所以宗教會帶來禍害,長遠或終極禍根就是我執。牢固就是中級禍根,之所以稱為禍根,是因為會毀壞幸福。

當我們因為有我執時,只在乎今生與自己幸福,反而讓自己的幸福因此葬送,也葬送慈心與悲心功德,因此稱他為終極的禍根。如果被我執影響,就會不在乎他人,問題根源就是自我中心。

■輪迴之根就是「自我」

因此在真實的宗教信仰中,我們以佛法、正法角度來看,輪迴根源是自我,本來諸法無我,但若我們執著於自我實存,佛陀說過,若自我實存,則執著他沒什麼問題,但就在於自我非實有,而執著為有。

我們如何執著自我呢?往往以手指指著自己身體,也就是將自我與身體劃上等號,於是將自我與物質的身扣連在一起。

但物質的身會消亡,有一天會失去身體,我們只剩下心。更進一步的,自我能憑依的、會相續的,只有我們的心,因此我們對於能接受或不能接受的,就開始採取貪或瞋的判斷。

例如有利於己的就產生貪心,與之對立者產生嗔心。成佛前,只要自我仍然存在,由衍生的苦難就不會停止。如果真正通達自我不實存,就能通達他者也不實存道理。

因為自他兩方面都不存在。當然要先知道人我不存在,有人會說「自他是兩個獨立個體」,這是從身體角度可以成立「兩人身體不同」,但心靈仍相同。即便你堅持身體相同,但對於身體何處有自我?去分析拆解,會發現身體任何部位都找不到真實自我。

我們抓不到真實自我,但所作所為無時無刻,卻緊抓著自我不放,何時何事都帶著自我,例如唸誦六字大明咒時也並未放下自我的習氣,就無法用此法來弱化自我習氣,反而強化自我。

如此一來,如同結冰冰塊的我執心越來越強盛,並未讓其弱化或消融等破壞效果,應當曉得,從宗教角度來看,一切問題都根源於自我,但真正去剖析、拆解時,是無法成立實有性,所謂「自我的非實有性」就是「空」。

■我執使「福德」被浪費、糟蹋

同一句話提到,最根本的禍根是我執,如同在我們體內的厲鬼,「厲鬼」是帶來災禍之義,導致浪費、糟蹋的意思。

動詞是「造成浪費者」,何者被浪費?

是福德,福德實際上就是悲心與慈心,慈心悲心就是真正福德,菩薩之所以將眾生放於一切解脫境界,是具足慈心悲心所致的福德,這是真正福德。而其他帶有我執的善根,是不清淨的福德,雖然有福德,但所培植方式並非清淨,因此稱為浪費的福德。

例如「布施有所求」,就是一種糟蹋、浪費福德的,態度,認為我今天布施是為了日後從對方得到什麼好處,之後對方會如何回報我?我會得到何種善根福報,因此我做此事。

這想法當中帶有的,是「我」將會獲得…或「我」要獲得….,若不能從中獲得好處,就願意不去,這種布施帶有吝嗇心,就變成不清淨的布施。

今天無論是出世宗教或世間人倫傳統,都需要擁有福德。而福德必須講究方式,有人希望布施獲得福德,希求布施獲得的好處,固然能因此獲得福德、享有幾輩子的好處,但終有一天這種想法帶來的福德會耗盡。

就如同商人想要牟利,透過善法而想獲取福德,但此態度反而讓其破敗。因為有限福德在用完後,享受完榮華富貴後,因為福德衰損,可能走向破敗人生,這也是「福德並非清淨法之福德」有關。

如果今天是為一切有情眾生去累積福德,例如去做布施,這樣確實能承辦暫時功德利益,例如人天善趣,及究竟佛果利益,這樣的福德就被稱為清淨福德,因為其中無自我盤算在內。

我們之所以稱我執為厲鬼,就是因為他消耗了福德。當我們不帶自我盤算時,對眾生的愛就是清淨的。

■以利他動機,小小善法也能承辦廣大利益

我們上午提到,以表面上的小善根能承辦廣大利益,就是心中要利他而並非自利的想法,若我們能如此去做,表面上小小善法也能承辦廣大利益。

但與此相反,即使去做布施、持戒,都不是六度波羅密多,而破壞糟蹋了我們原本六度的行持,這就是「厲鬼」的意思,世尊曾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重要的是自淨其意,調伏自心的道理。

心的本性具有有慈心悲心功德,我們要去瞭解,若此功德帶有我執,將會糟蹋原本福德原本功德。要知道「我/他」並非對立,如此才能成佛。

■自我不放下,無佛果可期待

只要沒有放下自我,就無法解決「自他二取對立」情況,如此是無佛果可成的。我們知道諸法性空,不是瞭解空就可以,要從空上去修持慈無量心的利他心。才有可能進一步擁有勝觀智慧,如此方能證得佛果,不是在知識上曉得空就足夠。

下面偈文講到:

思緒全程徒增煩惱因
所行全部咸具不善果  解脫之道少分不能及

意思是,凡是一切所思都成為增加煩惱之因,這段話意思與至尊密勒日巴尊者的道歌相呼應,我們應當將所追求的名聞利養及談論,都轉為薈供輪,一切期待轉為布施修持,對今生健康無病等希求心貪求心,都轉為行持清淨福德法當中。

也就是若我們只是想著今生,想著今生順遂不生病,從此就可去去行持善法,如同前述,會有福德,但這只是暫時性的,無法為我們帶來永恆安樂,因此這幾句話道理我們要常去憶持他,凡是一切所思,最終都有可能成增長煩惱,一切所作都可能成為不善之果,這樣會連「朝向解脫」都說不上。

此處提到解脫之道少分不能及,是說沒有轉向解脫道的狀況,原因為何?所謂「解脫」,終極而言應當從我執中解脫,前面所作這一切會使我們無法從我執中釋放、解脫出來。

無論是行持善與不善業,若沒有從我執中解脫,就最終不會成為解脫分。

我執從根斷除祈加持

我執狀況是不斷在發生,我們要讓他們斷絕終止,目前卻沒有找到讓他終止的方法。我們所作是不斷強化我執,因此希求仰仗上師大悲心令我們使我執中斷。

■祈請上師大悲心,斷滅我的我執

我執的運作狀況是配合「自我」的概念,不斷被強化,譬如桌上東西:「我的」飲料、我的杯子…等,每當起一個念頭,都在上面貼上一個「我」的概念。每個念頭都帶有自我概念,因此每起一念,就有一個我,這樣我執就不斷被強化。

我們希望得到的加持是,藉由上師的加持,令我們一起心動念就帶自我想法,讓我力量越來越薄弱,為此希望上師加持。

「上師」指的是菩薩,究竟的上師是慈悲,因為我們講「可見上師」是從「身」而言,上師身語意當中,「心意」最為重要。上師究竟心意為菩提心,慈悲心是菩提心的究竟展現,應當知道究竟上師是慈悲心、是我直,以慈悲心根除我執之意。

偈文:稍微稱譏立生喜不喜稍出惡語立現防衛甲

只要一起讚譽,就感到歡喜,只要有人批評,馬上感到就不悅,或聽到他人口出惡言,馬上就失去安忍的鎧甲、防護。

此處仍然談論的是我執,我們現在對於自我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太清楚,我執一直相續不斷,但我們並未察覺。在心性教授當中,提到「自我不可等、本質為空」。

有一個故事是說,一位弟子找上師做心性直指:

上師說:你找到「我」,找到「我」再指點心性。

弟子:說找不到自我。

上師說:「你找不到自我,來幹嘛呢?」

弟子說:我來求法。

上師說,「『我』來求法,自我已經出現了,不用找啦。」

因此,自我存在是非常幽微的,我們並未察覺,但他方方面面會出現,譬如,當我們聽法時感到歡喜時,誰在歡喜?是自我。

當他人講難聽話我們起反感時,對象為誰?自我,就在此時,貪瞋就作用了起來。你的歡喜心與反感心其實就是貪瞋癡,貪瞋癡在自我前提上,日以繼夜不停作用著。

■自我是一切貪瞋來源,要覺察

這就是《佛子行三十七頌》中所說,要察覺自我是一切貪瞋來源,就是一切禍根。如同前述所言,牢固的我執厲鬼就在我體內。

我們應當如何認識?就如同至尊密勒日巴所言,當他人惡言相向時,是有益處的,因為這可以激發我們安忍、並破壞自我、消滅我執,惡言相向是有利的,將我執當成真正打擊該有的對象。

此處提到,他人稍做讚美,就馬上樂不可支,他人稍微受到批評,就感到心中不悅,這時候應當如是看待:如果我的所作所為,是真實懷利他心、慈悲心去做,那當他人稱讚我做成功時,會知道其實這是慈心悲心功德。

■將「我執」視為真正的打擊目標

因而再再地感念、讚嘆慈心悲心,由於慈心悲心功德,是我這件善法能圓滿,這是當我們遇到稱讚時。

若受到他人機毀,感到他人傷害自己,應當察覺到是我的煩惱造成今日被他人詆毀結果,我隨順煩惱而造業,因此受此果報,且不限於今生,過去世就多次隨順煩惱,是由於煩惱過失而導致的。不應對對方產生惡意。

就如同佐欽寺巴楚仁波切所說的:

不愛誇讚愛譏嫌,受誇易生貢高慢,
譏嫌能揭己過失,閒話乃是天贈與。

他就說,不要去追求他人誇讚,他人譏嫌反倒是激發自己的真正動力,一位菩薩就應當如此立身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