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噶千法教 / 佛子行三十七頌 / 噶千仁波切釋意 / 第二十四偈
 噶千仁波切釋意

◆ 回到佛子行三十七頌首頁

第二十四偈

各種痛苦猶如夢兒死,
執著迷亂為實唉真累;
因此值遇逆緣的時候,
視為幻象乃是佛子行。

  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快樂與痛苦,但是如果對此產生強大的執著,當快樂消失之時,就會感到強烈的痛苦。以下講如何看待痛苦的情況:

 

   譬如有人非常喜歡吃美味的食物,當他吃到普通食物,就會感到極為不舒服。但是如果一個人平時不對食物有強烈的分別心,對美食及普通食物都能受用的話,就不會有這些痛苦。同樣的道理,我們與自己的父親、母親、朋友經常相處在一起,也會因此而產生分離時的痛苦,這些因失去而產生的痛苦,其本質都是一樣的。

 

  所謂的痛苦其實是心不平順,但是造成心混亂的根源卻有很多差別。有些人因為沒有錢財而痛苦,有些人因為沒有朋友而痛苦,有人因為強烈的嫉妒而痛苦。這些痛苦的情形雖有各種差別,但是從其內心混亂不平的特質來看,沒有任何差別。故諸苦實在只有一個。

 

  但是苦的感受會變化,如果有人現在父親死掉了,因此覺得非常痛苦,當此痛苦之時,以前不同的痛苦卻因而消失了。而現在這種喪父的痛苦,在幾個月之後也同樣會不見。所以頌文說「諸苦猶如夢子死」,好像在夢中自己的兒子死了,醒來之後這個夢不見了,也就沒有其中的痛苦了。所以耍了解苦其實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想法,既然只是內心的一種想法,它就不是恆常不變的,它是空性而非實體。若不要將痛苦執著為實體的話,痛苦就會消失。 就好像夢中喪子這樣不實的情況罷了。

 

  但是如果對於自己的痛苦非常執著,認為這個痛苦是真實的,痛苦就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受不了就自殺了,這樣的情況實際上是會發生的。因此,不要將痛苦執著為一個實體,要知道它是空性、是虛幻不實的。如果遇到違緣之時,要想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與我有同樣的遭遇,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碰到這種難處,同時也不要把遇到的痛苦視為真實,要了知其為虛幻不實,能如此來做的話,才是真正的菩薩行。

 

  為什麼當自己的父母、親眷、子女死亡之時,會產生很大的痛苦呢?那是因為他們平常都是自己最關愛的對象,所以當失去他們時會產生痛苦。因此,這個痛苦最初產生的原因是對某一種對境的執著貪愛,當它消失不見,自然就產生痛苦。與其讓自己陷於痛苦之中,不如讓心去執著另一個替代的對象,在這種時候想一想阿彌陀佛,想一想極樂淨土。不要去想他已經死亡,而是想他已經到了觀世音菩薩的淨土,已經到了阿彌陀佛的淨土,在此狀況下,我們來唸頌阿彌陀佛,若是能夠這樣想的話,可以產生很大的利益;若是心裡一直想著對方已經死亡而產生很大的執著,這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下一偈:第25偈

◆ 回到佛子行三十七頌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