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噶千法教 / 佛子行三十七頌 / 噶千仁波切釋意 / 第一偈
 噶千仁波切釋意

◆ 回到佛子行三十七頌首頁

第一偈

此時幸得暇滿人身船,
為渡自他脫離輪迴海;
白晝黑夜悉皆不散逸,
聞思禪修乃是佛子行。

  首先要知道能夠獲得這個暇滿大舟,也就是人身寶,並沒有那麼容易。但是我們看世界上的人有這麼多,怎麼會說人身難得呢?這個人身難得,實際上應當與六道其它眾生的數量相比較,才能夠清楚了解。若與六道眾生的類型與數量相比較,人的數量那真是少之又少。

 

  更進一步來說,如果僅是要成為人類的一員,也並不是那麼困難,一個人可能因為看到一尊佛像,在內心生起強烈的信心,只要這個信心沒有退轉,即有機會依此因緣得到人身。但是要得到暇滿條件就十分困難,在百人之中大概只有一、兩個人能獲得暇滿的條件,對這一點大家要好好了解。何謂八種有暇、何謂十種圓滿,這些都在前行教法之中講述過了,相信中心的弟子應當能夠了解才是。

 

  大家知道了這個暇滿人身寶是極難得的,不過光知道仍然不夠,應當要經常在心中作思維觀想,才能夠產生真正的受益。大家想想看,在台灣這麼多人之中,有多少人進入佛法之門呢?少之又少。這麼多佛門弟子中,有多少人會做正確的實修呢?少之又少。真實做實修者,才是真實具足這十八種暇滿條件的人,這種人真是太少了。所以現在能夠進入中心做實修的人,可以說是具足了十八種圓滿的人。至於那些無法做實修者,無論他們是貧賤、富貴、卑微或具有權勢,無論是什麼背景,都不算是具足這些條件。

 

  我們要想想看:在大海中所有細沙數目是如此多,細沙的數目就猶如六道眾生的數目那麼多。而這些還只是有形象的眾生,沒有形象的眾生比這些細沙還要多的多。相較於此就可以知道暇滿的人身寶是極稀有的。當我們如此思維時,內心會強烈感受到暇滿難得。由於感受到暇滿難得,才會想到應當要好好利用這個寶貴的人身,不要使它浪費掉。

 

  這個人身寶就好像是一條船,能夠好好利用的人,用這艘船到大海中得珍珠寶貝,不會利用的人,讓這艘船在大海中漫無目的的漂蕩,這一生也就過去了,輪迴的大海也是這種情形,會運用這艘船的人,可以取証到佛果;不會運用的人,只是在輪迴之中不斷漂來漂去,也就是不斷墮入輪迴之中。

 

  身體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所以平時要供養它食物衣服,生病的時候則要打針吃藥。但是我們也不要對身體過於重視,要了解身體就如同一個空空洞洞的房子,我們為了達到今生、來世的目標,而將身體借來使用而已,它只是一種過程,我們借了這個身體來完成世俗的事情,也借它來讓我們得到下一世的利益,所以不要過度的重視這個身體。若是太過重視這個身體,必然會貪戀五妙欲的享樂,其後果就是墮入三惡道之中。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好好運用這個有用的身體,如何來運用呢?譬如說做五體投地的大禮拜,做的時候雖然手也痛、腰也痛、背也痛,但這樣做卻對我們的修持產生幫助,也才能圓成自利利他的佛果。要不然照顧這個身體有什麼用處呢?這好比花費了很多錢買了一部車子,其目的是為了用它去做生意,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如果不是為了使用它,為什麼去買這部車子呢?所以我們既然已經借來了這個身體,就應當好好的應用它、管束它、將它用於修持之上。就如同應用車子可以為我們賺到很多錢,應用身體則可以為我們賺到善行、菩提心這些我們下輩子還可以用到的東西。

 

  因此當我們「獲得暇滿大舟時」就要好好的利用這一搜船,要怎麼樣利用它呢?正如下一句所說「自他為渡輪迴海」要讓自己和其它的眾生一齊脫離輪迴的大海,由於所有眾生都曾經為我們的父母親,因此我們應當要恆常思維與他們一同解脫輪迴之苦。那麼要怎樣才能讓自他都能解脫輪迴之苦呢?就是要修慈心與悲心,要恆常的利益一切眾生。

 

  很多人會這樣想:我日夜都忙於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去利益眾生,也沒有時間去修法啊!其實真正的情況並不是如此,日夜都忙於工作者,他們修法的時間特別長。這個道理怎麼說呢?如果為某一個老闆工作,工作之後可以得到一筆錢財,而後再拿來照顧自己的兒女親眷。要知道無論是我們所照顧的子女親眷,或是我們為他工作的老闆,在過去生都曾經是我們的父母,當我們發心為利益他們之時,也就是具備了菩提心在做事,而我們因為工作的關條而獲得酬勞,也就是完成了自利的部份。因為當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因為緣想菩提心而來利益眾生,這就是一種實修。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日夜都在工作的人,他們日夜都在實修的道理。

 

  下一個句子「聞思修是佛子行」。首先當從上師之處聽聞教法的開示,平常大家到中心來聽開示是一種聽聞,而在家中或開車時放觀音菩薩的咒語或聖救度母的咒語,這也是一種聽聞。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咒語法音之時,要想一想,它的內在意義是什麼?它的內在意義就是慈心和悲心,由於眾生缺乏悲心,觀世音菩薩是賜給一切眾生悲心的給予者,這是我們應當有的思維。

 

  至於觀想時要想什麼呢?要觀想一切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並且去除一切痛苦的因與痛苦的果,當我們這樣觀想之時,就能夠產生慈悲心,經常思維眾生的痛苦,以及思維能去除痛苦的方法只有慈心和悲心,能令眾生產生慈心和悲心是真正解除眾生痛苦的方法,這就是實修。實修之時不是去想自己的痛苦,而是去想到眾生的痛苦,如果想到眾生的痛苦,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痛苦微乎其微,而且希望眾生的痛苦能夠早日去除,覺得自己的痛苦不算什麼,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就是一種菩提心產生的徵兆。

 

  思維眾生的痛苦而經常淚水直下,這也是一種菩提心的徵兆。很多人經常問如何觀修菩提心?觀修到底有沒有產生力量呢?這個只要自己衡量一下就可以了解,譬如說過去台灣發生大地震時,若自己因為緣想她們的痛苦而淚水直下,並且希望受災戶能早日離苦得樂,這些都是菩提心產生的徵兆。因此,對於教法的開示及咒語的聲音要經常去聽聞,聽聞之後要去思維它的意義,而後要在心中經常觀想其內容,希望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等等,這就是聞、思、修三種方式。

 

  觀修慈心和悲心實際上並不容易,什麼緣故呢?因為有許多破壞它的力量 。 什麼力量破壞慈悲心呢?這就是下一個誦所講的。

下一偈:第2偈

◆ 回到佛子行三十七頌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