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噶千法教 / 佛子行三十七頌 / 噶千仁波切釋意 / 第十六偈
 噶千仁波切釋意

◆ 回到佛子行三十七頌首頁

第十六偈

我所珍愛護育如子者,
雖然待我猶如視仇敵;
好像母親善待生病兒,
更加憐愛乃是佛子行。

  猶如頌文所說到的情形有很多種,而這些情形在目前也經常發生,譬如說子女殺害自己的父母,或有人殺死自己的男女朋友或最親近的朋友。當發生這種情形時,自己應當想一想:自己是一個佛教徒,是學習過教法者,是學習過菩提心的人。菩提心就是將痛苦轉變成快樂的方法。遇到這種情形時,應當想:對方像一個重病的患者,陷於業力與煩惱之中,而不知道瞋恨與愚癡的嚴重,沒有辦法做改變,就好像蓮花生大士所言「純粹的煩惱者」,也好像一位群醫都束手無策的垂死病人,自己就應當對他產生強烈的悲心,去思維如何來利益他,希望他能去除貪戀、瞋恨、愚痴。

 

  當我們如此觀修時,慈悲之心能增加百千倍,慈悲之力能增加百千倍,若能如此不斷觀修,壓伏對方的瞋恨與愚痴。若是對方仍然未有絲毫改變,自己的慈悲心也不要失去,自己要放輕鬆的修忍辱,那麼自己如同如意寶珠的菩提心會更加增長。即便對方造作的惡業越來越多,也只會增長自己的菩提心而已。現代社會男女朋友分散的情況非常多,針對這個情況我們來考驗一下。假如是前業力結束所致,那當然是沒有辦法的事;但是第二種情況是因為自己內心煩惱熾盛所致,假如一個人內在菩提心的力量不足,就無法壓伏自己內心的煩惱,由此之故,大部份的人都會不由自主陷於煩惱之中。當對方生氣時,自己更應當生起慈心與悲心來面對,這樣子可以增強、增廣自己的菩提心。

 

  這樣的觀想方式,特別要用在非佛教徒身上,要把這種觀修方式用於不喜歡佛法,毀謗佛法的人身上。對於這些人更應當具有慈悲之心。應當如頌文所提到的,父母親對於重病的子女,會以更大的悲憫心來對待他。我們對待不喜歡佛法的人,更應當如此來做。菩提心就好像是火,而這些顯現的情境就像木材一般,火裡若加入更多的木材,只會讓火燃燒的更旺而己,並不會傷害火本身。

下一偈:第17偈

◆ 回到佛子行三十七頌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