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噶千法教 / 如是我聞‧噶千問答錄
 如是我聞‧噶千問答錄

尊貴的 噶千仁波切總是仁慈地回應弟子殷切的期望,能令他人歡喜,仁波切亦歡喜,因此仁波切常配帶數個見解脫咒在手腕上,也隨時準備佛法小冊子,因為他知道法友多麼喜歡仁波切親賜的小小禮物啊!新的年度,仁波切再為各位法友帶來禮物。

仁波切知悉不管是初接觸佛法或是長年禮佛的法友,他們心中不免有無數個問題,關於禪修、身體健康、冤親債主、本尊觀修……等等所有疑問都希望能得到仁波切的指點。因為煩惱與智慧總是相倚互成,煩惱的本來面貌即是清淨的本智,如同密續當中所說的「一切眾生本為佛,然為暫時客塵遮」,是以,仁波切深信眾生本具的智慧能淨除諸障礙。只要情況許可,仁波切一定彎下腰輕撫法友的臉、回答法友的問題,祈令法友們生起對正法的信心,不再退轉。

2017年,噶千佛學會將在於網站成立「如是我聞‧噶千問答錄」資料庫,收錄仁波切在台弘法時與法友信眾的Q&A,以及近十年海外法友的Q&A,祈願仁波切的問答錄能利益更多有情眾生,仁波切常說:「我執就像冰塊,讓心固著了;而慈悲就像熱源,能令冰塊融化。」願上師與弟子的問答如同熱源,照亮眾生本自的佛性,願聽聞的弟子們也將「如是我聞」,帶著慈悲心,如是實修。

Q:儀軌中所說「己覺即是彌陀身」。如果我們自己的本覺就是阿彌陀佛,那麼,我們為何還要向彌陀祈請,請他莫忘誓言?   A:我們現在不知道自己的本覺是阿彌陀佛。如果已經懂得了,那便是無量...

Q:究竟而言,心性為佛陀法身,不生不死、不來不去,但為何在世俗中仍有生死、來去呢?   A:你只要還有自他二執,認為自他是兩回事,就會有來去,水就結成冰了。   實...

Q:普巴金剛觀想中的咒鬘這麼小,我們需要清晰地觀想每一個字母嗎?   A:初學者可以專注於較為粗略的觀想,然後逐漸縮小字母,使它們愈來愈細微,直到成為無概念,非常非常的細微。當覺性變...

Q:如何算是「得戒體」?標準為何?   A:首先要有「我得戒的想法」、其次要有「護戒的心」,這兩者加起來才算有戒律。   若對受戒過程沒有感覺,也不清楚自己是否得戒...

Q:向本尊獻清淨沐浴供養時,如何淨除煩惱所知障?   A:道理來自於「等流果」,又分為「所作等流」和「感受等流」,經典中也提到,本尊並無垢染蓋障需要去除,我們透過向本尊奉獻清淨沐浴水...